清明節

四月份是中國人的清明節,很多基督徒為此產生誤會或迷思,究竟基督徒可否過清明節?答案是:當然可以。

  1. 清明節的來源:是中國古代春秋時期,皇帝晉文公的感恩故事,紀念自己落難時,一位隨從割肉相助,最後隨從離世而皇帝未能面謝,故定清明節來紀念。清明節的來歷正是感恩,我們清明節上墳掃墓,就是沿襲這種感恩的精神。然而,中國的清明節對感恩,好像專注了那些死去的先人,卻沒有對活著的,對自己有恩的人,似乎將更多、更重要的感恩淡化了。一個充滿感恩的社會,明瞭自己艱難的民族,明白恩惠的個人才能珍惜現實,珍視歷史,敬重別人,敬畏公德。感恩節,在中國就是清明節,我們在感恩逝去的歷史和人的同時,更應該感恩那些有益於我們生存和發展的人。真希望清明節對於中國人,不是祭祀,更重要的是感恩!
  2. 節期的意義:是為了紀念、提醒。而清明節不應該叫祭祖或拜山,應該叫掃墓,顧名思義,到祖先、先人、前人的墓地打掃,清潔,藉此機會紀念、緬懷、追憶、更深層者會帶出感恩與檢討,就像歌曲"酒幹倘賣無"中的"沒有你那有我"。
  3. 帶來誤會的原因:中國人的祭祖是將死去的人當作了神,利用他來保佑自己,所以想盡辦法討好先人,香燭、紙錢、美酒、佳餚。自圓其說而已。如果所有死去的人都是神,那不是滿天神佛,這只是沒有邏輯、沒有理據的自我安慰。有不少傳統長輩認為祭祖就是孝道,其實真正的孝道是長輩在生時好好孝順、關心、供應等等,而不是死後還利用為搖錢樹,這就是錯誤的價值觀。
  4. 基督徒正確的過清明節,是帶著鮮花、帶著懷念感恩之心,去祖先墓地作清潔、紀念,向年青一代述說祖先的事跡,教導如何存感恩的心,並且學習對過去、現在有恩於自己的人、事,常作感恩回應。

聖經說:"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那按正路而行的、我必使他得著我的救恩。"(詩 50:23)

201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