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最後一個主日的崇拜信息由香港胡傳道給我們帶來了節期的提醒與思考,再一次提醒我們,每一個節期的背後理念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上個月剛過了母親節,這個月又迎來父親節,我想我們都會陪伴父母飲茶、食飯、送禮物,但這一切的行動只是習慣或是社會氛圍?還是我們知恩圖報?“當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弗6:2
現代社會的代溝問題越來越大,上一代與下一代溝通越來越困難,加上有信仰與無信仰,或信仰不同,溝通困難就更加不言而喻,更有甚者是兩代關係甚為惡劣。那麼是自我感受重要呢?還是聖經的教導重要呢?為什麼一定要孝敬父母呢? 什麼是“孝”?什麼是“敬”呢? 除了飲食禮物,還有其他孝敬的表達嗎?例如:尊重、體諒、幫助、照顧、取悅等等。
尊重與尊敬是一種品格,深厚的中國文化中的尊卑有序、尊老愛幼、尊師重道等等,我們願意去傳承嗎?當有人提倡使用簡體字的時候,不少人甚為不安,發聲反對,究竟是為了傳承文化還是政治立場?當我們提到孝敬父母,有否想到我們天上的父嗎?又應該如何去尊敬呢?作為一名上帝的兒女,如何能尊敬天父,分別為聖,入世而又出世,如何不被世人誤會,反而被世人讚賞?無論什麼環境,立志跟從耶穌!活像耶穌!達到榮神益人,讓別人從我們身上看見耶穌!
2018年6